常用推荐
- 中国科学院 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机构设置
- 中国工程院 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 机构设置
- 中国科协技术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地方科学技术协会及基层组织组成 机构设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
- 科学技术部 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等
-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央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 机构设置
政府机构
国家科研机构
- 中国科学院 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机构设置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
- 中国工程院 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
-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央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 机构设置
- 中国林业科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的综合性、多学科、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我国铁路唯一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 军事科学院 全军军事科学研究中心,计划协调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
-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从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
- 中国地质科学院 自然资源部直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从事的地质研究领域
- 中国医学科学院 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医科院与协和医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
- 中国中医科学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
- 中国科协技术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地方科学技术协会及基层组织组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
- 中国地震局 负责管理全国地震工作
- 中国疾控中心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单位
- 中国气象局 全国气象工作政府行政管理,全国气象工作组织管理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开展创新性、基础性重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院
-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 煤炭转化与加工利用、环境保护与节能工程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全国渔业重大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隶属于农业农村部国家级热带农业科研机构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基础性、综合性核科研基地
- 中国电科院 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科研单位,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
- 中国建研院 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
-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国家粮食局直属的公益性科研机构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隶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家最高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
- 中国化工科学研究院 隶属于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应急管理部直属的综合性和社会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
-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 我国唯一一所国家级综合性印刷信息服务与科研机构
- 中国建材总院 国内建筑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专业最大的综合型研究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国家设立的公益性检验检疫中央研究机构
-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作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最大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创建国家一流新型财政智库
- 国立中央研究院 人文及科学研究,指导、联络及奖励学术研究,培养高级学术研究人才,并兼有科学与人文之研究
地方科研机构
美国科研机构
- NSF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7年度预算为75亿美元
- USGS 美国地质调查局,自然科学专业知识和地球和生物数据资源
- NIH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最高水平的医学与行为学研究机构
- NCBI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IH于1988年创办,初衷是为了给分子生物学家提供一个信息储存和处理的系统
- NA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制定、实施美国的太空计划,并开展航空科学暨太空科学的研究
- DOE 美国能源局,通过变革性科学和技术解决方案解决其能源,环境和核能挑战
- NOAA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主要关注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变化
- NIST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美国最古老的物理科学实验室之一
- NARA 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美国的记录管理员
- DARPA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负责研发用于军事用途的高新科技
- 巴特尔实验室 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研究机构,2万多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每年支配着高达65亿美元的研发经费
- 林肯实验室 美国大学第一个大规模、跨学科、多功能的技术研究开发实验室
- 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 致力于科技,媒体,科学,艺术和设计融合的跨学科研究室
-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隶属能源部,由加州大学运行,美国最杰出的国家实验室之一
-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闻名世界的美国原子武器研究基地
-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开创了核技术、高能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 喷气推进实验室 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发和管理无人空间探测任务
-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攻克美国当下面临的最严峻的科学难题,并且开发新技术
- 阿贡国家实验室 美国最大的科学与工程研究实验室之一
- 贝尔实验室 全球享有极高声誉的研究开发机构,主要是进行通讯科学的研究
- IBM研究实验室 专门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并探索与产品有关的技术
欧洲科研机构
- JRC(欧盟联合研究中心) 欧盟的科学和知识服务机构,其使命是在欧盟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提供独立的政策支持。JRC与决策机构保持密切合作,致力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通过开发新方法、工具和标准促进创新,并与各成员国、科技界和国际合作机构共享其研究成果
- 欧盟产业研发与创新经济学项目(IRI) 产业研究与创新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Research & Innovation (IRI)是一个科学项目,在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理事会B(成长与创新)实施
- CERN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万维网的发祥地
- EUMETSAT 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提供天气和气候相关卫星数据,图像和产品
- ESA 欧洲航天局,欧洲数国政府间的空间探测和开发组织
- ERC 欧洲研究理事会,资助前沿研究
- EIT 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欧盟产学研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 德国联邦技术物理研究所 以精密测量热辐射著称。可以说是量子论的发源地
- EUMETSAT 包括18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从事从天体物理学、生物学到细胞学各方面的研究
-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 英国国家测量基准研究中心,也是英国最大的应用物理研究组织
- 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 固态物理、材料科学、基本粒子物理、生命科学、核与非核能研究及与能源有关的生态学的研究中非常活跃
世界科学院
- 欧洲
国际组织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 国家研究中心 在现有试点国家实验室和已形成优势学科群基础上,组建(地名加学科名)国家研究中心,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管理,适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的学科交叉型国家级科研基地,聚焦符合科学发展趋势且对未来长远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聚焦可能形成重大科学技术突破且对经济发展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科学问题
- 国家实验室 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 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创新机制、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方式依托地方所属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了一批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应用基础研究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 是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属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企业、转制科研机构、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设立的研究开发实体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由科技部审核批准,主要依托于行业、领域科技实力雄厚的重点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或高校,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能够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同时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科研开发实体
-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制造业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为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对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 国家综合科学中心 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重点聚焦有望形成颠覆性创新,引领产业技术变革方向,影响产业未来发展态势,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领域。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依托企业、转制科研机构、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设立的研究开发实体
-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由科技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开展建设,是面向我国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中国制造2025》提出,将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有助于完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示范区建设期原则上为3至5年,“十三五”期间部署建设10个左右
-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开放创新平台将在汇聚创新资源、促进众创共享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国家野外站是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我国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异规律,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和科技战略布局,为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其主要职责是服务于生态学、地学、农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发展,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数据并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等学校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开展学术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面向科学前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区域发展需求,开展创新性研究,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
- 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
-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政全额拨款的科技管理型事业单位。承担农牧渔业、食品等农业产业、农林生态、城镇化等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科技报告、验收等专业化管理工作;参与承接国家科技计划的项目指南编制工作;推动承接国家科技计划的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管理以及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等工作;承担星创天地的组织实施工作,推动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创业;承担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承担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建设与管理服务工作,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承担县市科技创新服务与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承担全国县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等创新能力统计监测评价等工作;参与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组织管理工作;承担科技扶贫、科技特派员以及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科技人才组织实施工作,参与开展科技援疆、援藏和援青等工作;参与面向农村的科学普及工作,组织开展“科技列车行”;承担中组部全国党员远程教育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工作;承担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农业领域、军民融合农业领域等工作的组织实施;研究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状况、趋势和重大问题,承担相关技术预测、规划与政策研究工作,为科技部宏观决策提出建议和对策;承担有关司局委托的其他工作;承办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承担中国21世纪议程项目管理的有关工作;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源环境技术、海洋技术领域计划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等领域和城市发展相关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中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社会发展领域国家工程中心等的有关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工作;承担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科技工作的组织实施,承担清洁发展机制(CDM)等方面工作和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承担区域科技发展的有关工作,以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工作,推动地方21世纪议程和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工作;开展清洁技术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信息、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成果示范与推广,推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工作;承担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研究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趋势和重大问题,为科技部宏观决策提出建议与对策;承担有关司局委托的工作;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简称生物中心)于1983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为国家科学技术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幵 展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战略研究和政策分析,参与国家科技规划的制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专业化管理,承担生物资源与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三十多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科技主管单位共同努力,组织协调生物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和科研管理人员,在幵展宏观战略研究、制定生物技术政策法规、协助幵展行政审批、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产品研发、促进产学研结合及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国际合作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管理队伍,形成了 “创新、敬 业、团结”的文化氛围,为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新形势下,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特征和新需求,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主线,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拓展业务空间,汇聚优秀人才,努力建设一琉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和知名高端智库,支攆引领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和人口健康领域的创新发展。
-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是国家首批启动改建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主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前沿类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相关领域重点专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工作。目前受部际联席会议委托承担2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管理;承担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相关领域项目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重点实验过程管理工作。
-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前身为农业部专利事务所,1992年更名为农业部科技与专利开发服务中心,1994年调整为副局级单位,1999年更名为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同年调整为正局级事业单位。目前中心是农业农村部直属正局级财政全额补助事业单位,内设12个处室,正式编制68人。2000年加挂“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2001年加挂“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中心”的牌子。业务归口部科技教育司,同时承担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和种子管理局的相关工作。主要职能是:开展农业科技政策及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参与相关政策、法规、规划、计划的研究起草;负责农业科技基础数据收集整理与汇总分析,建设维护农业科技管理信息平台;承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动态跟踪和联络。作为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承担国家农业科研、技术引进与国际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农业标准项目和科研基地建设的过程管理;承担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和利用;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承担农业技术宣传培训与科技服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负责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检定中心和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建设与管理;组织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制修订;承担农业农村部部级质检机构及植物新品种测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等检验测试机构建设指导、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能力建设;承担国家计量认证农业评审组的具体工作。承担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活动中安全评价和标识的受理审查、跟踪检查、检测监测技术鉴定和样品保藏。承担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审查;组织开展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DUS)测试;承担植物新品种权侵权、假冒案件的技术性鉴定;收集整理与保存测试所需的植物品种、病原体和虫源等;编辑出版《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承担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秘书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植物新品种测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负责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和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完成部内有关司局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
-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组织开展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研究,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承担相关领域国家科技计划的具体项目管理,包括评审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及相应的经费管理等工作;负责医学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建立和完善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科研伦理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研诚信管理、生物资源和生物安全监管、临床研究注册等配套支撑体系。推进医药卫生领域科技计划的成果转化与推广网络建设,协助主管部门开展卫生技术评估和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对科技成果的规范应用、知识产权管理和相关的继续教育等提供技术指导。指导卫生计生领域相关机构的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开展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办国家卫生计生委职能转变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委托的其他事项。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成立于2015年4月24日,是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根据中央编办批复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心主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和“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的项目管理,以及航空领域重大专项实施、中央医药储备管理和国家军民结合体系建设的政策研究、统计分析和信息化服务等工作。主要业务活动包括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决策咨询建议;协助编制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计划,研究提出课题申报指南建议;承担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申请受理,组织开展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开展航空领域重大专项有关支撑保障工作;开展国家军民结合体系建设政策研究、统计分析等工作,提供军转民、民参军、产业发展等信息服务;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开展中央医药储备日常管理工作等。
-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经国务院批准于1982年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领导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家级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专业机构。其宗旨是通过对外科技交流活动,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贡献。历经30 年的发展,交流中心现已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 多个机构及著名企业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对美洲和大洋洲、欧洲、亚洲和非洲及港澳台地区合作交流的局面,在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国学会
- 理科
- 工科
- 农科
- 医科
- 交叉学科
图书馆